世界水日
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屆“世界水日”,記者從中信環境投資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中信環境)獲悉,武漢市金口水廠智慧化改造EPC項目將于年內建成,意味著武漢供水系統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正從規劃變為現實。
金口水廠智慧化改造,是武漢市借助專業力量打造“智慧水務”,提升城市供水安全和水處理信息化綜合管理能力的一個縮影。
“今年聯合國確定‘世界水日’主題為‘加速變革’,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務技術的深度融合,正在讓水務行業發生深刻變革。”中信環境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楊書平表示,中信環境在智慧水務、智慧環保、智能建造、智慧交通等方面具備技術積淀與專業優勢,將為城市更新打造全方位全周期的數字底座。
取水泵房、配水井、絮凝沉淀池、濾池……在中信環境下屬中國市政中南院,武漢金口水廠數字模型正在抓緊制作,在與水廠等比復刻的三維孿生水廠中,廠內的構建筑物、生產設備設施、管路系統等都被高度精細復原再現。
中國市政中南院智慧城市研究院設計師龍程理介紹,未來,三維孿生水廠將接入水廠設備臺賬、維修記錄等所有靜態數據,及水泵轉速、故障報修、水流壓力、藥耗情況等實時動態數據,使制水關鍵工藝環節實現智能控制,并通過“超強大腦”——中樞系統進行管理決策,構建出一座數字化、智慧化、低碳化的智慧水廠。
有“智慧”加持的水廠有何不同?“它將給市民提供更好的用水體驗、更穩定的出水品質,且能實現水廠的節能降耗、高效運營,為數字城市建設與運營提供水務系統的數字孿生底座。”中國市政中南院IT技術總監張辛平說。
從原水進廠處理到出廠加壓輸送,武漢金口水廠將安裝大量用于“數據抓取”的在線監測儀表和網絡攝像設備,如網絡攝像機將達到121臺,“它們會代替傳統技術人員的‘眼睛’,將設備運行情況、水質、流量與壓力等多維實時動態數據傳回‘大腦’。”中國市政中南院第五設計院設計師常晨琛稱,“大腦”在分析“眼睛”運送回的數據后,對加藥絮凝、過濾反沖洗、消毒、泵送等各個關鍵工藝及運維節點,進行智能化控制。
傳統的水廠運營,依賴于有經驗的技術人員,而武漢金口水廠的“大腦”——中信智慧水務云平臺,則是一個可以通過算法自主學習的智能系統,會加成最優秀的技術人員的經驗,再進行持續地學習進化。通過優化運行模式,智慧水廠可最大限度降低設備能耗,按照武漢金口水廠目前日供水50萬噸計算,每年可節電約159萬度,約減少124.8萬kg碳排放量,相當于種樹1.6萬棵。
據悉,在武漢市運營的水廠中,服務范圍覆蓋150萬居民的武漢金口水廠是最“年輕”、自動化程度最高,也是最具備“樹立智慧水廠標桿”條件的水廠。今年7月底完成智慧化改造后,它將為武漢供水廠智慧化轉型提供典型樣板,推動水務系統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,為武漢智慧水務建設提供“新范式”。
文稿來源:湖北日報